数据中心冷源方案比较与优化设计

2025-09-11 by 昊之云

一、冷源方案类型及核心参数

针对不同机房需求,设计三种冷源方案,从系统配置、工作原理、优劣势等维度展开分析,具体如下:

(一)方案一: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

1.系统配置与工作原理:主机包含带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冷水机组、冷冻水一次泵与二次泵,末端采用水冷型机房精密空调(CRAH)。夏季,冷水机组制冷输出 12℃/18℃冷冻水供机房空调使用;过渡季节开启部分自然冷却,冷量不足时由冷冻机补充;冬季则完全依靠自然冷却,冷水机组停止运行。

2.优点

系统结构简单,无需循环冷却水及补水环节,冬季无需应对冷却水防冻问题。

冷水机组主机安装于屋顶,不占用机房内部空间。

支持部分自然冷却与全部自然冷却两种运行模式,节能效果突出。

水冷型机房精密空调(CRAH)结构简单、价格低廉,运行维护便捷。

具备连续制冷能力,系统管道与蓄冷罐内的冷冻水储冷量可保障 10 分钟冷量供应,且冷冻水二次泵及精密空调风机由 UPS 供电,即便一次侧冷源故障或在柴发机组供电前,仍能维持冷冻水连续供应。

冬季可将冷冻水作为水源热泵采暖的热源。

1.缺点:制冷效率低于水冷机组,冬季需对室外冷冻水管道采取防冻措施。

(二)方案二: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

1.系统配置与工作原理:主机由室内机、屋面布置的室外机及节能模块构成,末端为空调室内机(集成压缩机、膨胀阀、蒸发器、电加热器、加湿器、过滤器、EC 风机、控制装置等)。夏季与过渡季节,压缩机工作实现制冷;当环境温度低于 - 8℃时,压缩机停止运行,由氟泵单独工作供冷。

2.优点

系统结构简单,安装操作便捷,可根据实际需求分期加装设备。

冬季通过氟泵工作,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节能。

2.缺点

制冷效率较低,大量室外机集中摆放易形成热岛效应,影响散热,夏季高温时可能出现宕机情况。

无预冷功能,仅能在制冷模式与冬季节能模式两种工况下运行。

不具备连续制冷能力,冬季机房区域的热量无法回收用于辅助区域取暖。

(三)方案三:水冷集中空调系统

1.系统配置与工作原理:主机包含冷水机组、节能板换、冷却塔、冷却水泵、冷冻水一次泵与二次泵,末端采用水冷型机房精密空调(CRAH)。夏季,冷水机组制冷输出 12℃/18℃冷冻水供机房空调使用;过渡季节通过节能板换预冷,实现部分自然冷却;冬季完全依靠自然冷却,冷水机组停止运行。

2.优点

水冷冷冻机制冷效率高,满负荷及部分负荷(大于 50%)运行时,能效比(COP 值)可达 6.0 以上,节能优势显著。

支持部分自然冷却与全部自然冷却两种运行模式。

水冷型机房空调(CRAH)结构简单、价格低廉,运行维护便捷。

具备连续制冷能力,冬季可将冷冻水作为水环热泵采暖的热源。

3.缺点

主机需占用部分站房面积,系统结构相对复杂,对运维管理水平要求较高。

需设置循环冷却水及补水系统,冬季运行需采取防冻措施。

二、方案综合对比分析

从设备配置、耗电量、末端设备、投资估算、运行费用五个维度,对三种方案进行量化与质性对比,为方案选择提供数据支撑。

(一)设备配置比较

以不同机房楼冷负荷为基准,相同冷负荷下,各方案设备配置差异明显:

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:以冷负荷 7200kw 的机房楼为例,配置制冷量 1250kw / 台的风冷冷水机组 台(用 备),及冷冻水一次泵、二次泵各 台。

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:同等冷负荷下,需配置制冷量 90kw / 台的风冷直膨氟泵机组,室外机 106 组 / 212 台(84 组工作,22 台备用),室内机和节能模块各 106 台,所需设备数量远多于其他两种方案。

水冷集中空调系统:设备配置与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类似,但需额外增加冷却塔、冷却水泵等冷却水系统相关设备。

(二)耗电量比较

选取典型机房楼进行耗电量测算,结果如下:

冷负荷 7200kw 的机房楼: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耗电量约 2600kw,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耗电量约 3600kw,水冷集中空调系统因制冷效率高,耗电量略低于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。

业务支撑系统机房楼: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耗电量约 2800kw,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耗电量约 3900kw

整体来看,冷冻水类系统(风冷冷冻水、水冷集中)耗电量约为风冷直膨氟泵系统的 70%-75%,能耗优势明显。

(三)末端比较

方案类型

末端设备

设备构造

冷却效果

价格

运行维护

连续制冷能力

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

水冷型机房精密空调(CRAH

仅蒸发器 + EC 风机,构造简单

良好

低廉

便捷

具备

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

机房精密空调(CRAH)室内机

集成压缩机、膨胀阀等,构造复杂

一般

昂贵

较复杂

不具备

水冷集中空调系统

水冷型机房精密空调(CRAH

仅蒸发器 + EC 风机,构造简单

良好

低廉

便捷

具备

(四)投资估算比较

对不同机房楼的初始投资进行测算,结果如下:

冷负荷 7200kw 的机房楼: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投资约 3000 万元,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投资约 3600 万元,水冷集中空调系统因需配置冷却水系统,投资约 3200 万元。

业务支撑系统机房楼: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投资约 3300 万元,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投资约 3900 万元,水冷集中空调系统投资约 3500 万元。

总体而言,冷冻水类系统投资约为风冷直膨氟泵系统的 80%-85%,初始投资更具经济性。

(五)运行费用比较

以年为单位测算运行费用,结果如下:

冷负荷 7200kw 的机房楼: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年运行费用约 1100 万元,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约 1500 万元,水冷集中空调系统约 1000 万元(因制冷效率高,能耗成本更低)。

业务支撑系统机房楼: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年运行费用约 1200 万元,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约 2000 万元,水冷集中空调系统约 1100 万元。

冷冻水类系统年运行费用约为风冷直膨氟泵系统的 70%,长期运行成本优势显著。

三、案例参考与行业趋势

(一)冷冻水类系统应用案例

冷冻水型空调系统因技术成熟、节能效益显著,已成为大型数据中心、通信机房的主流选择,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比较多。

(二)风冷直膨氟泵系统应用案例

该系统更适用于小型机房或旧机房改造场景,国内典型应用包括部分小型通信机房,以及部分旧机房改造项目(通过增加氟泵循环实现节能)。

四、方案推荐与设计要点

(一)方案推荐策略

根据机房楼冷负荷大小、能源利用需求及建筑条件,制定差异化推荐方案:

1.高负荷机房楼(冷负荷较大):优先采用水冷集中空调系统或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。若当地水资源充足、运维能力较强,推荐水冷集中空调系统(制冷效率最高);若水资源紧张或对冷却水系统维护存在顾虑,推荐风冷冷冻水空调系统。

2.低负荷机房楼(冷负荷较小):可暂选风冷直膨氟泵空调系统,但需注意屋顶面积限制(避免室外机过度集中形成热岛效应)。若从长期节能与能源综合利用角度考虑,仍建议采用冷冻水类系统。

(二)关键设计要点

1.设备布置与防护

自然冷却风冷冷水机组通常布置在屋顶,寒冷地区需采取冷冻水不出屋面” 设计,室外冷源侧采用乙二醇水溶液(体积百分比浓度建议 35% 左右),并在一层站房设置板式换热器和乙二醇循环泵;室外乙二醇冷水管需加设电伴热,冬季机组采取热备份,预防冻结风险。

水冷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塔、冷却水泵等设备需合理规划安装位置,确保散热效果与运维便捷性。

2.管道与循环设计

冷冻水主管采用环路布置,保证每个空调机房均实现双路供回水,提升供冷可靠性。

风冷冷冻水系统与水冷集中系统的冷冻水一次泵、二次泵,需根据冷负荷变化优化选型,实现变流量运行,进一步降低能耗。

3.采暖系统设计

冬季辅助房间采暖优先利用机房余热,采用水源热泵机组(以冷冻水为低温热源)结合对流辐射式电采暖器(备用)的方式。初期机房发热量不足时启用电采暖,待机柜数量增多、发热量满足需求后,停止电采暖以节省费用。

4.设备配置与冗余

根据机房总冷负荷确定冷水机组数量,通常采用“N+1” 冗余配置(如冷负荷 7750kw 的机房楼,配置 台机组,用 备),确保单台设备故障不影响整体供冷。

风冷直膨氟泵系统需严格核算屋顶承载与室外机布置密度,避免热岛效应,必要时增加排风设备优化散热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


@河南昊之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1~2025 豫ICP备11031407号